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消费

学习笔记|一季度外贸企稳回升,支持企业用好广交会等开放平台

发布时间:2023-04-15 08:47   来源:证券之星   作者:苏小糖   阅读量:16636   

近日,海关总署公布了一季度外贸数据。整体上,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,呈现增速逐月稳步提升的态势。在全球通胀蔓延,国外需求下降,俄乌冲突的背景下,成绩来之不易,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和韧性。但当前外需形势依然严峻,实现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、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,仍需相关部门部署更多举措,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,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。

具体数据上,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.8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.8%,较去年四季度提速2.6个百分点,外贸大盘稳中向好。其中,出口5.65万亿元,同比增长8.4%;进口4.24万亿元,同比增长0.2%。从外贸企业类型看,民营企业38.4万家,增加7.5%,进出口5.18万亿元,增长14.4%,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.4%。同期,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.04万亿元,国有企业进出口1.65万亿元,分别占进出口总值的30.7%和16.7%。从外贸新领域、新方向和新动能看,我国对东盟、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6.1%、11.7%、14.1%。规模合计占比提升2.4个百分点,达到28.4%。新优势产品表现亮眼,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、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“新三样”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.9%,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,拉高了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,比去年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。

受到春节假期和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乏力的影响,前2个月我国外贸呈下降趋势,但一季度进出口增速逐月提升,月度增速从1月同比下降7%、2月快速增长8%再到3月提升至15.5%,外贸稳步回升。在全球外贸形势低迷的背景下,我国外贸发展积极向好,是我国出口产品的内在品质和一系列政策因素推动的结果。

一是我国出口产品的韧性和竞争力。近年来,我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,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配套生产能力,随需而变的调整能力较强,能较快适应外部需求变化。我国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与结构优化,不断提高了国际竞争力。同时,优化贸易伙伴结构,发展新兴市场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和RCEP实现区域内的贸易共赢。

二是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效应。今年适逢我国宣布建设海南自贸港五周年,海南对外贸易发展也进入了“快车道”。五年来,海南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3.4%,年度进出口值连续突破1000亿元和2000亿元关口。今年一季度,海南外贸稳中有进,进出口577.4亿元,创历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长32.5%。同时,海南外贸经营主体的数量倍增,外贸伙伴也更加多元。

三是国家和地方稳定外贸的一系列政策推动。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,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,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,增强政策协同效应。上海、湖北、广东等地陆续发布促进外贸稳规模、提质量的措施,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,加大吸引外资力度,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优惠政策。

四是疫情防控优化带来进出口的快速恢复。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后经济复苏加快,跨国贸易随之增长,一季度各大国际通道取得了良好的运输成绩,中欧班列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加速“奔跑”,货运量逐步攀升,持续将中国商品送往国际市场。

虽然我国今年一季度外贸稳中向好,但是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,受全球经济增速下滑、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,世界贸易前景难言乐观,我国外贸也面临一些风险。

风险之一是全球通胀仍处高位,发达经济体的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,缩减了外部需求,世界经济增长乏力。为抑制通货膨胀,去年诸多发达经济体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,对经济增长产生延迟效应,而其市场的需求下行压力增大,消费后劲不足。美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现衰退,欧洲经济则大概率陷入增长停滞。

风险之二是发达经济体的加息政策和外部需求的降低,使新兴市场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更易发生。美欧的加息政策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成本增加,资本外流趋势增强。而外部需求的下降使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收入降低,引发流动性不足和融资受限,使发展中国家债务风险转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加。

风险之三是美国贸易政策,俄乌冲突等影响外贸出口。美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采用了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“近岸外包”和“友岸制造”,加深了全球价值链紧张程度。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发酵,造成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粮食和金属价格高企,全球商品供给不稳定增加。

当前全球通胀形势有所缓和,面对外需不振、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的国际形势,我国外贸进出口虽短期承压,但长期积累的竞争力不会消失。随着我国经济加快恢复,预计在二季度之后,随着中国一系列刺激外贸的政策的实施,中国整体外贸形势会进一步的恢复。为实现更高速增长,我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。

一是维护国际关系,加强跨境贸易合作。目前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,发展中经济体成为经济增长主因,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主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,积极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恢复。加快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,扎实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,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双边多边自贸协定,降低进出口环节成本、拓展广阔市场。

二是加强产业链韧性,兼顾效率与安全。近年来逆全球化加剧,产业链本地化、区域化现象日益显著,作为应对,中国应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,积极参与国际分工,完善本国产业体系,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安全。中国需改善本国营商环境,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,避免制造业关键工序和重要零件产业链的外移,构建富有韧性、高效畅通的产业链。

三是推进政策保障,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环境。落实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,以科技手段畅通跨境物流供应链,加快推进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建设,为外贸企业提供通关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突出优势,支持企业用足用好广交会、进博会、消博会和离岛免税等开放平台和贸易规则,积极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口,以高质量进口促进优势产品出口联动发展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