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联保典:香港保险VS内地保险
内地人士对香港保险的热衷源于21世纪初赴港游的兴起,大量涌入港岛的游客在走一走看一看的同时,经济发达地区的年轻人开始将香港保险作为投资和保障的新兴渠道。
今年是2023年,回顾十年间香港寿险与内地寿险的发展,浅析两地保险在同一赛道上经历了什么变化。
十年前香港寿险与内地寿险的比较优势
21世纪初,内地的部分中高收入群体纷纷前往香港购买保险,产品集中在重疾险、年金类的寿险产品。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显示,2013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149亿港元,同比增长50.5%,占当年香港个人新单保费的16.1%,较2012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。
以当时受欢迎的重疾类产品为例:
一、在产品保障范围上,香港重疾险保障疾病普遍在50种以上,而内地一般不超过40种。
二、在产品设计上,港险出现了轻症、中症的赔付,创新了加倍赔付的理念,对于多次罹患癌症的可能性进行了预防,而当时的内地保险仍停留在重症才赔的阶段,且无加倍保,相对于被保险人病入膏肓才可获赔的条件,港险产品设计更为人性化。
三、在投保要求上,当时香港重疾险的投保年龄可达65岁,内地则大多在55岁以下。香港险企对40岁以下、50万美元内寿险保额无须体检,而内地免体检保额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。
四、在赔付条件上,当时内地产品的儿童死亡保额一般限额10万元人民币,2015年以后调整为50万元人民币,香港最高上限可以达到50万美元。
内地大多数产品限制赔付社保范围内用药,而香港没有社保的概念,以医生开具的药品作为报销依据。
价格优势是香港保险最吸引人之处,在同等生效条件下,香港产品费率明显低于内地。同类人群选择同一类产品,香港保险的保费大多为内地保费的60%,且保障范围更广,对于客户而言,保额越高,价格的优势越被放大。
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 香港保险公司可全球化配置产品,没有太多限制, 港险产品市场化程度高, 而内地保险受投资范围、监管等限制,产品有较大局限性。同时在多币种体系下, 港险可出具美元和港币保单,使得其资产配置效率和投资成果优势显著。香港中长期分红储蓄险可达6%的收益率,且近几年分红实现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,对比内地分红在4%—5%的水平,优势明显。
香港保险发展源于1841年,经过近200年的发展,已成为全球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之一。
在保险监管上有严格的制度体系,各保险公司高度重视售前风险提示工作,对误导销售有着严厉的约束。在销售体验上,客户普遍反映香港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知识专业度高、流动性低,保险销售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,内地同时期销售人员的口碑与之相差甚大。且港岛在2000年以前未建立退休金制度,百姓需要靠自己存钱来积攒养老费用,保险公司的产品是其重要的投资手段,因此在百姓心中保险公司的地位较高。
香港保险公司注重在保险销售的同时,提供多元化附加值服务。各大险企在重疾险销售的同时,附加HPV疫苗的注射服务,这在当时内地还不普及疫苗接种的情况下,受到宝妈们的追捧。香港保险面向全世界服务,高端医疗产品颇受内地成功人士的认可,一些高端医疗险可直接与全球医院结算,还能提供受限药品采购和高精尖医疗手段的前期介入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